top of page

如何找回當初相愛的關鍵~深化伴侶間的共感力


【如何找回當初相愛的關鍵~深化伴侶間的共感力】文: 臨床心理師 宋毓芬 註: 本文選自11/8 加惠培我生活講座之內容

伴侶之間、兩人關係中的互動模式,和生命最初的母嬰關係,有著驚人的重疊關鍵:對「親密連結 Bonding(註1.)」的敏感與需要!著名的11分鐘影片 (註2.):Love Sense: from Infant to Adult, 伴侶關係專家Sue Johnson以及嬰兒發展專家Ed Tronick一起用「面無表情」實驗影片,讓我們清楚看見,不滿一歲、還在牙牙學語的嬰孩,儘管母親近在咫尺、一步距離也沒有改變,只有表情這樣細微無聲的差別,這種彼此間「連結(關係)」的中斷,幾乎是立刻被嬰兒察覺,並馬上使出渾身解術要重獲母親:從做出「伸手邀請、抗議與催迫」,努力重新連結的嘗試,當reach, protest and push, 都沒有得到媽媽回應,嬰兒就會轉頭(從痛苦轉開turn away and shut down)、接著甚至崩潰(melt down)。

奇妙的是,面無表情實驗中發生的劇碼和情節,竟然和影片中夫妻相談不歡的過程如出一轍,差別只在大人坐在沙發上,用複雜許多的語言和動作。影片中那位獨立、自信的成熟女性,隨口跟伴侶確認週六要一起參加姊姊慶生派對,先生說:「你自己去,我想待在家裡」,並且開始像「面無表情」的媽媽一樣,先生表現出一副「不想一起、不想多談」的樣子,太太開始繼續邀請嘗試、抗議、驅迫,看到先生還是低頭不語時,太太甚至轉身背對、最後開始哭泣,如同面無表情實驗中,嬰兒的反應和情緒。影片的後半部,母親回應並安撫了嬰孩,而哭泣的潔兒最終也得到先生對情緒的關注與回應,關係的修復在於「情緒的同情共感」,藉由「關係的同在」(而非人在心不在)使雙方能夠繼續發展對話、尋找不同的可能性,面對新的經驗和挑戰。


想一想,就是母親渾然天成的愛,也有分心、暫時中斷的時候(來自母親內心世界的想法、感受,或者來自外嬰兒以外的人事物,如手機或其他家人的吸引或干擾),隨著嬰兒成長,也會發展出自己的內在、外在世界,如同影片中的泰德和潔兒,他們對同樣的人事物會有不同甚至南轅北轍的感受、想法、趨避態度、判斷和行為選擇。因此,親密關係的重點不在完全沒有衝突,而在於每一次的不安、恐懼、分歧中,能夠「同情共感」的心理空間與能力,藉由「連結」修復、深化關係,而非藉由行為指責、評價和條件交換。


研究面無表情的發展心理學專家,楚尼克博士,去年2021年有中文書出版:《關係修復力:心理學大師教你從衝突、裂痕中培養更高的適應力,重拾人與人的連結》,書中結合了當代腦科學的理解和心理學,告訴我們:「想要培養自我感覺和親密感,就一定要敞開胸懷,勇於面對人際關係的摩擦。」提出了具體的方法,用生動的故事和研究成果說明,非常推薦;建立了「情緒取向伴侶治療」 的蘇珊.強森博士,關心伴侶關係的大家除了可以上網搜尋演講影片之外,也閱讀習慣的朋友,也有幾本中文版書籍可以進一步認識:《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相信都可以從當中獲得覺察、理解,不再卡在反覆重演的對話、逃避、抗議中,學會辨識失去連結的不安與恐懼,有更多創意和能力可以施展「溫暖的傾聽」,和彼此的情緒對焦、同在一起。


講座報名的表單中有提問:「心情不好,就想躲入洞穴,妻子覺得更憤怒」,現在我們可以理解妻子的憤怒如同面無表情實驗中原本和媽媽快樂同心的嬰孩,也猶如影片中責怪伴侶的潔兒,她生氣地罵:「你很壞,根本自私!」時的「抗議」,其實是「竭盡所能地要重新獲得失去的親密關係、彼此間的連結」,只要先生能夠用「傳達」彼此連結的「碰觸、牽手」和眼神(任何能表達「我有、我在」注意到太太的失落情緒的語調和溫柔),就能安撫太太的恐慌,確認親密連結沒有受威脅,就能回復成有能力的大人、能支持、理解先生需要一段「洞穴時間」來調節自己的心情與休息。同情共感的良性循環中,太太甚至能夠發展出「社會化」的自信與能力地察言觀色,不再是不安全依附地抗議、發怒,而是主動先佈置一個溫馨洞穴,因為明白只有在感到安全、有能量與平靜無威脅時,大腦才不會有「戰或逃、甚至僵住無助」的反應迴路,才有餘裕愛己所愛、打開心胸擁抱親密關係。


公益講座的時間有限,伴侶之間很重要的「性生活」以及「婚姻中的分工合作」,很快地介紹了兩段Ted演講讓大家有初步的方向可以思考: ● 性生活:在安全信任的伴侶關係中,性生活講究的是「遊戲之樂」,有三點建議:為安全製造一點「風險」、為熟悉製造「神秘」、為永久不變的事製造「新奇」。俗話打趣地說:「換老婆不如換地方」,也許透露了對人性的慧黠洞察!再說人心奇妙的關鍵在於「想像力」,能夠激發「內在」想像力的方法時,不是非得「換地方」才能達到遊戲之樂。想獲得更多啟發和靈感,附上Ted演講的連結:(有繁體中文字幕) https://www.ted.com/....../esther_perel_the_secret_to...... _long_term_relationship?referrer=playlist-talks_on_how_to_make_ love_last&autoplay=true ● 婚姻中的分工合作:婚姻是有法律效力的社會契約,家事法教授從 自身的婚姻,以及無數離婚調解的案例中,提出「離婚對維繫婚姻關 係的三點啟發」,不管處於婚姻前後哪一個階段,推薦大家從這個 Ted演講中所舉的熟悉劇情,「以終為始」地檢視、掌握促進關係發展 的分工合作需要的對話、討論、想像、考慮與認識: https://www.ted.com/....../jeannie_suk_gersen_how...... g_divorce_can_help_your_marriage 第一、犧牲應被視為一種公平的交換:「公平地交換怎麼進行?在你們的婚姻中,它是什麼樣子的?你願意給予什麼?你願意虧欠什麼?」 第二、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兒童照管:「你們對於兒童照管的選擇會對你們對彼此的義務有什麼影響?這些選擇會如何影響你們的關係?」 第三、「你的」可能會變成「我們的」:「哪些東西是你們想私有的,而哪些是你們想共享的?這一抉擇真的有助於穩固婚姻嗎?因為,不要忘了,『你的』很有可能會變成『我們的』,除非你很謹慎,按部就班避免這個情況發生。」


特別感謝踴躍參與並事先誠摯地寫下提問的朋友,雖然時空限制無法及時回應每一個提問,但我都反覆讀過、也會繼續思考和整理,靜待發展成下一次的講座、課程,也歡迎您預約一對一的諮商、會談。相信您覺察關係中的種種、願意思考、整理、接觸討論的機會和相關的資源,正是一種允許新的經驗的能力和度量,這些伸展出來的「接觸」,根據楚尼克教授所說:「其實會變成身體的一部分,並影響你的人生觀,重新設定自己存在於世界的意義」

彼此祝福。


附註: 1. Bonding這個字在英文中就是「親密關係的形成」的意思。 2. 著名的11分鐘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CHT9AbD_Y 建議將字幕設為英文,然後先點選字幕為英文,再點選(齒輪符號) 設定為自動翻譯成中文。


******

加惠基金會相信,個人是生命情境的創造者,在各種關係網絡裡與環境互動著。每個人在家庭、關係、工作中遇到的困擾或難題,有差異也有相同之處。

您會想給自己一小時,透過專家的分享,有機會得到一個轉念,或一個重要的提醒,讓您取得面對問題的洞見與力量嗎?


加惠「培我生活」系列講座,將於每月開放一個空間,陪你面對生活議題,我們會邀請心理健康專家針對不同主題分享其專業觀點,與您一起彼此共享、培育及陪伴。

232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