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 諮商心理師
「你以前總是對我百依百順,現在怎麼把工作看得比我還重要?」
「剛認識的你好溫柔,現在的你怎麼會這麼兇?」
「我以前都不知道你這麼咄咄逼人」
「我認識你之前也不知道我會被逼成這樣」
心理學發現,人們遇到壓力情境時會啟動「戰與逃」的原始本能,啟動交感神經與腎上腺素,讓我們心跳加快、胃收縮、肌肉充血,接著不是直接跟壓力源對峙(戰),就是躲得離壓力源越遠越好(逃)。
而在關係中,當我們意識到關係變淡或爭執變多了,就伴侶來說,就是壓力由來,進而啟動我們大腦「戰與逃」的模式。
特別的是,在伴侶間常自然形成「抓住與逃跑」的兩人配對:一方害怕對方跑走於是越抓越緊,另一個擔心衝突接著越逃越遠的組合。
對於在關係裡想抓住對方的人,常常是無法忍受關係變淡,於是主動地拉住對方,或者向對方抗議。行為上像是抱怨、嫌棄、指責,其實是想要戳醒對方,要對方不要停止努力;或提醒對方還可以做得更好;抗議自己在關係中受傷了。 而總是逃走、顯得疏離的一方,往往是害怕自己做錯事被指責,於是被動地等待對方指示,行為上看起來就像不在意、消極、冷漠,但背地卻覺得自己在忍耐,避免讓彼此的火越燒越大;或擔心多做多錯,不要再次搞砸讓對方失望。 如果只看意圖,雙方都是好意。 看起來積極的「戰方」,其實是想要拉近關係;看起來消極的逃方,不過就是想減少衝突。 但麻煩的是,生活中總有大大小小的事會成為關係中的試煉,小至柴米油鹽,大致外遇偷吃。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一方越拉越累,一方越壓抑越苦,兩個人都有滿腹委屈,都覺得對方變了,愛就這樣一點一滴的磨損,那個剛認識的、可愛的他/她,好像消失在外太空。 這種一方越拉、一方越逃;一方越遠離,一方越追的循環就是親密關係的惡性循環。要打破這個循環,需要至少一方在惡性循環啟動時,暫時停止推對方的動作,比如追的一方停止指責、逃的一方試著靠近,這樣彼此才有緩和下來的對話空間。 當然,選擇專業的伴侶治療師,在安全的環境中,看見彼此心中的善意,再次開啟親密的對話,也是一個修復關係的好方式。 或許,當我們能夠停下來好好看看這段關係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彼此都還是當初那個愛上的人,也都還在原地等著對方!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