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澄心的感受敞開歷程

35年前,Eugene Gendlin 即宣稱: 「身體是潛意識」,當時嚇著了他在芝加哥大學的同事。 他加入Carl Rogers以當事人為中心療法團體時,經過反覆地研究比較案例錄音,發現能在諮商晤談中經常注意自己當下體驗- 最初通常是混沌不明- 的當事人比較有所改變並向前跨出去;不關注自己感受,一味理性分析或被情緒淹沒的當事人比較不易好轉。之後,他發展出澄心(focusing)六階段以協助心理諮商的歷程 ( focusing 又譯成生命自覺之道、聚焦心理) :

1. 騰出空間 (clearing a space) 2. 體會深感 (felt sense) 3. 把手命名(handle) 4. 共鳴感應 (resonating)     5. 叩問 (asking)       6. 接納 (receiving)

如果說人的感受像一塊豐富複雜的掛氈,是由許多條知、情、意的線所織成,那我們對於存在的多層次質地感受,遠多於當下所能理解與表達的。此種內在微妙的非言說體驗有如全像攝影本質,是一種完整但卻被壓縮、模糊的深感(felt sense)。

在澄心過程中所發生的敞開(unfold),就是一種使內隱的深感意義外顯的過程,通常是對情境的想法之下的整體感受,做一種遍在的觀照。若是無法忍受恍惚、或無法充分放掉局部觀照的依賴,便是一再反覆的心思,所談就會落於老套,無法契入當下的經驗,敞開便無從發生。因此敞開有三個階段: 1. 放寬注意力去感受情狀的整體深感 2. 用身體核對,直接契入深感探索 3. 連續用不同的角度使深感外顯,找出癥結豁然貫通。

Eugene Gendlin說:  「覺得不對時,隨之而來的...必有一種朝向正確的方向感…每種不好的感覺,都是一種追求更正確存有方式的潛能。」

澄心 (focusing),將個人或來談者看做一個「不斷向前發展的歷程」,而不是問題、病症的過程。當我們暫停(pause)下來,凝神諦聽身體全然的、整體的、不清楚的動靜時,習慣性的自動化反應有機會解構,心靈深處因而展開,更深層更智慧的自我訊息得以被聆聽。

42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