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rca de
澄心介紹
一、澄心是什麼?
-
澄心是由Eugene Gendlin發現一種探詢內在生命智慧的歷程。它是以身體覺察為基礎,以正念為態度,用溫和、接納的方式,對你的身體專注聆聽,覺察內在正傳達給你的訊息。
-
這是一種自助助人的方法,使你面對人際與環境時,能夠自我覺察,在有壓力的情境下擁有自我調節的耐受力;它使你的心理空間擴大,保持清明並讓愛得以流動。
-
它有別於你慣性的情緒或想法,當你能停下來,處於和平與臨在的狀態,體察身體流動的細微變化,有機會對固有信念及認知重新領悟。當你產生新鮮的身體感受,你會更瞭解自己,並醞釀向前進的動力,以你感到更好的方式去創造想要的生活。
二、澄心的起源
-
1960年代Gendlin教授展開一項研究,想要找出心理治療成功的密訣。經過數百卷治療錄音帶的分析,他發現治療成功的當事人在一些時候會放慢說話速度,並開始找尋恰當的語詞去描述他當下的感受與身體的經驗,例如:「嗯! 我要如何描述這個呢?它就在我的胸口。它…嗯…它…不是很像怒氣…嗯。」Gendlin將這個以身體覺察為基礎,探詢內在生命智慧的歷程,稱為Focusing。
-
1978年 Gendlin出版《Focusing》一書,並將澄心從治療的應用拓展為每個人自我幫助的技術。 Gendlin認為過往受傷經驗與文化因素使我們不再信任自己的身體與感受,但他相信澄心的能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只要我們願意,隨時都可以再學習澄心。註: Focusing 中文翻譯有: 澄心、聚焦、生命自覺、專注等。
三、澄心在台灣的發展
-
1985年Eugene Gendlin 所著《Focusing》一書由劉焜輝教授交給黃秀瑄老師翻譯《專注的技術》,同年余德慧老師編纂心靈拓展系列叢書,1986年呂政達老師將《Focusing》譯寫成《澄靜的心靈》。
-
1985年任兆璋修女開始應用Focusing,在華明心理輔導中心和林美智老師合作帶領「活出意義來」,1993年在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增闢課程「身體再發現」和「潛能再開發」。1997-1998年徐醴芳主任前往芝加哥參加 ISL全年課程,之後繼續在社區傳承澄心理念。
-
1998年輔仁大學輔導中心主任陳美琴老師邀請Dr. Elfie Hinterkopf舉辦澄心初階研討會,於1999年進階訓練中強調澄心 在輔導專業工作上的價值和應用,在台灣訓練一批澄心認證引導員。
-
2004年張卉湄在美國參加Ann Weiser Cornell的澄心課程,2007年完成完整訓練後,回台灣於加惠基金會致力澄心聚焦之推廣與發展,並引進國外澄心教學手冊,提供社區大眾學習基礎課程。
澄心在台灣的發展(續)
-
2014年,加惠基金會廣開進階課程、澄心生活應用、弱勢婦女澄心支持團體及澄心種子師資培育等;期間率團參加國際聚焦年會,與歐美、日本、大陸澄心聚焦學員交流。2016年張卉湄獲TIFI (The International Focusing Institute) 認証為考核協調人,正式建立台灣認証制度,與國際訓練接軌,本土澄心聚焦培訓師陸續獲得認證。
-
2017年,開設「澄心在台灣臉書」免費提供最新國際澄心聚焦理論及實務資訊及文章分享。
-
2018年起迄今,加惠基金會每年舉辦《世界傾聽日》,免費邀請社區民眾領受深化內在經驗、以及被專注傾聽的經驗。此外,開設聚焦創傷療癒課程,獲得跨領域專業助人者響應;另將聚焦取向體驗療法引進監獄戒毒班開設澄心團體,2019年團隊持續入監帶領預防復發團體,實務心得發表於矯正期刊,落實澄心聚焦依附創傷療癒理論;年底設計澄心卡提供各類族群接觸簡易澄心方法。
-
2020-2022 與大陸、歐美聚焦訓練社群互動,持續推廣澄心線上課程,使海內外有志學習澄心者更有機會學到Focusing多元性之理論與實務。
四、誰可以從澄心中受益?
-
如果你在生活或治療中覺得卡住;如果你想要更瞭解自己的感受和渴望;如果你想要處理內在強烈的情緒,例如:悲傷、害怕或生氣,有時候令人難以招架,不知如何面對;如果你想要擺脫自我批評、增加自我接納;如果你想要有能力做出切中要點的決策……。澄心聚焦是個有效的方法,它能夠幫助我們不帶批判地往內專注,親身感受「深感經驗(felt sense)」所帶來的領悟。
-
許多助人工作者表示,當他們本身具有熟練的澄心聚焦能力,他們也發現自己在助人工作中,更加貼近個案,提昇了和個案合作與同步的能力。 澄心聚焦,可以使人帶來洞見、實質釋放以及正向改變生命。個案會更瞭解自己,更有行動力去創造想要的生活。令人驚喜的是,這個方法不帶壓力,只需保持與自己內在輕柔的接觸,生命向前的下一步便自然出現。